科学盛宴|多位顶尖科学家齐聚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

这也是国内目前科学界阵容最强大、领域跨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此次论坛以“聚焦原创,突破边界”为主题,希望通过搭建科学家代际之间、领域之间的交流平台,瞄准“从0到1”的原始创新,鼓励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合作,全方位支持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与发展。

论坛上,由“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出并投票产生的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发布,体现出以获奖人为代表的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研判,和对“从0到1”的原始创新的不断探索。

多位顶尖科学家回国后首次现身

“于微纳处天地宽”。在“学术演讲”环节,六位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结构生物学、复杂科学研究、分子细胞科学、信息电子等领域具有重要建树的科学家分享各自研究领域的探索最前沿,碰撞跨界研究火花。

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朱健康带来了“从DNA第五碱基到健康与长寿”的学术分享。朱健康是世界植物科学领域发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爱思唯尔发布的最新版“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榜单中排名最高的中国科学家。朱健康主要从事植物对抗逆境研究,也就是植物为何能够抗旱、耐盐与耐低温,并将这样的能力遗传给下一代,这些研究在基因编辑作物、植物育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1月,朱健康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在今天(27日)的论坛上,他结合自己的工作,讲述了基因序列里看不到的遗传信息,“DNA甲基化”的神奇作用,拨慢“DNA甲基化时钟”,有可能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朱健康在论坛现场分享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西湖实验室主任于洪涛是全球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他长期从事最基本的生命现象细胞分裂研究,曾在全球首次找到细胞分裂的“开关”纺锤体检查点。本次论坛也是他在2019年全职回国后,为数不多的公开学术报告。在今天的论坛上,他与听众们分享了细胞分裂的神奇旅程,和在这一过程中,“生命密码”基因组的传承和塑造

于洪涛在论坛现场分享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被认为正在成为当今科学发现的新范式。AlphaFold2在2021年横空出世,点燃AI for Science热潮。AI技术一举将蛋白质3D结构预测的精度从60%提升到90%以上,也入选了《science》杂志评选的2021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之一。但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无所不能?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的报告另辟蹊径,通过阐释AI在结构生物学中的未达之地,为人们理解AI for Science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颜宁在论坛现场分享

同时,不少从事基础研究的学生也通过这场线上论坛感受杰出科学家们的学术“点拨”。一早就守直播的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秦同学这一天内记了好十几页笔记。“以前只能在学术期刊见到的科学家名字,这次居然能现身给我们作分享,我们同学都很振奋。我希望自己能更有耐力地在基础研究领域攻坚克难,以‘十年磨一剑’的态度对待我的研究。”他表示。

六所顶尖高校分享“育人之道”

本次论坛新增“校长圆桌”。围绕如何“引导、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教师甘坐冷板凳、探索长周期重大科学问题”等议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陈十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儒新、大湾区大学(筹)负责人田刚、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共同探讨中国高校上下求索之道。

校长圆桌论坛

大学是科学发现和重大基础发明的摇篮。对于高校而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流大学的核心使命,也代表着高等教育和大学对国家与社会的主要贡献力。

而对于企业而言,任何一家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都得益于创新,也同样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论坛上坦言,“没有原始创新的深厚地基,没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企业的大厦再高大再漂亮,也难以经受风吹雨打。”过去几年,腾讯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战略,支持基础科研是重中之重。从设立科学探索奖,到举办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再到今年新发起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腾讯不断加大以公益形式投入基础科研领域。奚丹表示,“在出资之外,我们还希望为探索奖获奖人精心准备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满足青年科学家跨学科交流的需要,这就促成了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奚丹介绍,助力国家基础科研的长远发展,是腾讯超越商业边界的一份长期承诺,将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甘当绿叶扶红花”的社会担当。

奚丹在论坛现场分享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看来,将“科学探索奖”获奖者作为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的样本,通过研究他们的成长规律与创新机制,亦或能为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育贡献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于是在韩启德的提议下,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探索奖项目组共同发起了“基于科学探索奖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项目,以研究科学探索奖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希望为改进科研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提供参照;同时揭示当代中国青年科学家得以成功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为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也只有教育界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才能共同破解萦绕在科学教育领域的“钱学森之问”。

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托管全球技术基础设施的关键组件。CNCF 汇集了世界顶级的开发者、最终用户和供应商,并举办了最大的开源开发者大会。


CXL 联盟是一个开放的行业标准组织,旨在开发技术规范,以促进新兴使用模型的突破性性能,同时支持数据中心加速器和其他高速增强的开放生态系统。Compute Express Link™ (CXL™) 是行业支持的高速缓存一致性互连,适用于处理器、内存扩展和加速器。


Linux 基金会是致力于促进 Linux 发展的非营利性联盟。Linux 基金会成立于 2000 年,赞助 Linux 创造者 Linus Torvalds 的工作,并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先技术公司和开发人员的支持。Linux 基金会通过整合其成员和开源开发社区的资源来促进、保护和推进 Linux,以确保 Linux 保持自由和技术先进。


NVM Express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和信息集合,可充分展示非易失性存储器在从移动设备到数据中心的所有类型计算环境中的优势。最初的 NVM Express 工作组于 2014 年合并为 NVM Express,是负责开发 NVM Express 规范的联盟。该组织目前拥有100多家成员公司。


OpenInfra 基金会是一个开源基金会,支持一个由 100,000 人组成的全球社区来构建和运营开放基础设施软件。


OpenPOWER 基金会是一个开放的技术会员组织,旨在推广 OpenPOWER——业界最开放和高性能的处理器架构和生态系统。


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s (P4)是一种开源的、特定于域的编程语言,用于网络设备,指定数据平面设备(交换机、路由器、NIC、过滤器等)如何处理数据包。P4 生态系统包括范围广泛的产品、项目和服务。


PCI-SIG 或外围组件互连特别兴趣小组是一个电子行业联盟,负责指定外围组件互连、PCI-X 和 PCI Express 计算机总线。


存储网络行业协会 (SNIA)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由几乎涵盖整个存储行业的 300 多家公司和个人组成。SNIA 成员的共同目标是推动存储网络作为完整且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的采用。为此,SNIA 致力于提供标准、教育和服务,将开放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推向更广阔的市场。